阅读理解
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曾说:“逻辑是生活中找寻并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没有逻辑,我们的生活将十分沉重。”很多人都认为逻辑学宽广且枯燥深奥,不容易学习更不容易运用。但其实逻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即便很多人对其没有清楚的概念。
小孩子看电视剧的时候,最喜欢问一个问题:“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孩子的意识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他们并不知道,世界上的人各种各样,种类繁多,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进行区分。同样,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我们也无法用简单的“是”与“否”来回答,否则就犯了虚假两分的逻辑谬误。虚假两分的思维方式,会把一个可能存在多种问题的答案,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而当我们把结论限制在两个以内的时候我们的视野就会被限制,思维也会遭到严重的束缚。
所以了解虚假两分的逻辑谬误,有助于我们用开放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提醒自己:还有第三种可能!这样的话,就不会把问题往极端上想,也不会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彻底丧失自信,认为人生一片黑暗。从表面上看,遇到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似乎是心态过于悲观,但其实是陷入了虚假两分的逻辑陷阱。稍加分析就知道,这是把人生错误地分为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正极端,一个是负极端,没有中间物。
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要记得:人生并不是只有两种可能,还有无限种可能,且每种可能皆可实现。当我们意识到了第三种可能性的存在时,我们就从牛角尖里钻出来了,从而能够欣喜地发现,人生不存在绝境,处处都有转机。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和闻一多《红烛》中“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一句均使用了叹号,请简要分析二者在用法和作用上的不同。
(1)用法:
①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叹号表示感叹语气;
②《红烛》中的叹号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
作用:
①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叹号表现出作者找到摆脱虚假两分逻辑谬误的喜悦,强调了认识到第三种可能存在的重要性;
②《红烛》中的句子是对红烛的劝慰之言,句末叹号体现出坚定的请求,暗含作者对红烛奉献精神的由衷赞美。
(用法2分,作用2分)
作文
高三考场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考场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仪式,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更愿避繁就简,只愿“改变”或“去除”仪式,以期有更多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不知那“避繁就简”之“简”究竟多出几分意义,只觉实在有避重就轻之嫌。轻多了,则为生命中不能承受,然而因为仪式,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
杜牧笔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让人欲泫然泪下,又如金子美玲描绘孟兰祭拜之时溪头田边盛开的.妖冶的曼珠沙华,清冷孤寂,于人感怀追忆先人。曾几何时,却道“坟前假哭欲断魂”,令人咋舌。近几年陆陆续续的播报,披露“代人上坟”更多细则,有人数、祭品更甚哭声大小、悲情形状的明码标价,许多愿意选择“代人上坟”服务的人更是有理有据,振振有词,令人哭笑不得。而这轻贱仪式的“恶搞”,终究为祖先送去了几分尊重?几分戏谑?如若不注重从仪式中的庄重中尊重先人,又何来敬畏斯人所长眠的那片土地!
《美国国家公园纪实》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你们乱砍乱伐,希望给后代创造一个黄金时代,多年后你们的子孙却会悲叹,你们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这句话给了我很大震动,尤在看日本电影《那啊那啊神去村》后。神去村的村民们以种树为生计,他们每入山林,每砍树木时都满怀虔诚地进行就地仪式。山林哺育他们,他们也在仪式中表达了感恩与崇敬,同自然友好相处着。
仪式并不意味着古板、守旧,保守,相反,我们更能与其正式庄严之中传承一份传统的或悠然恣意或崇敬虔诚,从其最朴质之中感受到那最真挚持久的美好。亦如《萤火之森》中萤同男孩在妖怪祭典后终于凄美相拥,在《少年派》中派与心动的姑娘正是在练习仪式舞蹈时相遇相知,于仪式见证下,有了萤的凄美爱情,也有了派与姑娘终成眷属。
珍重仪式,因此我们得以庄重地生活。任时代发展变迁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也能于意思中追感先人教诲,保有初心,从容不迫,气淡神闲地走上前去。
diy体验 © 版权- 地址: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路